“生态转型的标杆实践”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”“乡村振兴的创新样本”……
今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,不少考察、研学团队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,感受这里的风光之美、人文之美、生活之美。
2005年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,首次提出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科学论断。
20年来,余村不断精彩蝶变,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的蓬勃脉动。
余村的地变“大”了
余村不大,仅4.9平方公里,其中山林面积6000余亩,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。
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,余村靠着采矿——山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而成为安吉的“首富村”。但炸山鸟惊起,砂石满天飞,水被染成浆,人面满是灰,村里痛定思痛关掉了采石矿,停掉了水泥厂。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村里进行调研,高度肯定此举。
在余村村口,青翠掩映处,流水小桥旁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几个大字被镌刻在一块岩石上。这句话,激励着余村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生态立村之路。
展开剩余86%2020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考察。沿着村里道路,看到青山叠翠、流水潺潺、道路整洁,家家户户住进美丽楼房,总书记欣慰地说:“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,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,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。”
牢记嘱托,当地“跳出小余村、发展大余村”,余村变“大”了。
2020年,余村“扩容”,在天荒坪镇范围内联合周边四个村,形成了1+1+4(天荒坪镇、余村以及周边4个村)片区组团发展,覆盖面积43平方公里。
2022年底,余村再次“扩容”,联动周边1镇2乡24个村(天荒坪镇、山川乡、上墅乡),辐射范围245平方公里,形成以点带面、片区联动、整体提升的“大余村”发展格局。
“从余村20年的发展来看,关停矿山后发展的农家乐、漂流、家庭农场采摘等项目,是把美好的生态环境转化成休闲旅游产业,这是我们实践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理念的1.0版本。”天荒坪镇镇长许进京说,“从2020年开始,余村发挥引领作用,‘扩容’成‘大余村’抱团发展,打造三新(新经济、新文旅、新农业)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群,我们的实践进入到了2.0版本。”
4年多来,余村以本村为中心,不断扩大联动发展圈层!“大余村”创新体制机制,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实现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合作转变。抱团发展效果明显,“大余村”2024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81万元,同比增长11.5%。
绿水青山果然是“富矿”,当地继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(2000年竣工)之后,2022年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又投产发电,两座电站遥相呼应,总装机规模达390万千瓦,成为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基地。据了解,第三座龙王山抽水蓄能电站也在谋划中,建成后将对华东电网的稳定和绿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。
在一家名为“两山文创阁”的民宿,63岁的主人葛元德拉开了话匣子。他原来是矿山的拖拉机手,每日奔波在采矿现场。矿山关停后,他把家翻盖成4层楼,经营了民宿,一楼还顺便卖他创作的各种文创作品。儿子也从外地回来,共同经营民宿。“每年营业额有200多万吧。”
近年来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,全国各地纷纷探索“两山”转化路径,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“两山”基地提炼的“护绿换金”“聚绿成金”“借绿生金”等模式日趋成熟,生态红利持续释放。
余村的人变“多”了
余村原先有280户,1060余人。扩容后的“大余村”,范围扩展至3个乡镇,有4万余人。近年来,到此参观旅游的人呈递增趋势。2024年,122万游客涌入余村打卡,而“大余村”共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100亿元。
当地把“余村人”分为四类:
一是旅乡人,是指来余村参观旅游的人。记者采访当天,恰逢上海合作组织青年友好人士走进余村,他们用镜头记录整洁安静的街巷与错落有致的农居。这个小山村,如今正成为中外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重要窗口。
二是新乡人,是指来余村创业打拼的外地人。“85后”青年陈喆来到余村后,在旧厂房改造的新型“零碳”建筑中开设了一家国漫主题的乡村咖啡馆,目前已成为当地的热门景点。“现在几乎每个周末,都有一两千名游客慕名而来。”陈喆说。
2022年7月,余村“全球合伙人计划”正式启动,围绕研学教育、乡村旅游、文化创意、农林产业、数字经济、绿色金融、零碳科技、健康医疗等8个类型,向全球发出共建未来乡村样本的“英雄帖”。目前已吸引新经济企业23家,常态入驻青年近1000人。
三是原乡人,是指户籍在本地的人。本地人大钱去年毕业后,在准独角兽企业邻汇吧上班,这家企业去年10月底来到安吉,选择把运营总部搬到青来集。发展休闲旅游产业,招揽三新产业,让当地人不再外出打工,还吸引了不少人才返乡就业。
四是云乡人,是指在云端注册的村民。“余村云村民”是去年发起的一项城乡破圈计划,通过云认养、云畅游、云共创、云过节、云社交五大板块,打造城市青年与乡村的云端互动体验。云乡人可以线上为余村的发展出谋划策,也可以线下体验开展研学,享受认养田园果蔬、畅游景点民宿、打卡乡村活动、共创乡村事业等特有权益。截至目前,近7万人注册成为余村云村民,其中青年占70%以上,超5000人在云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。
“我们通过扩大‘朋友圈’优化‘资源圈’,不断拓宽乡村‘就业圈’。”余村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介绍。
“为啥把企业总部搬来余村?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承影互联CEO段毅爽快地说:“我们属于线上运营的新经济概念,去年安吉两山国控集团成为我们的战略投资方,再就是这里的政府服务效率特别高,这方面大家体会都是挺强烈的。”
“年年有余”“余你见面”“余韵三舍”……在村中漫步,饭店民宿的名字也“余”味无穷。登上高处举目望去,村内有好几处楼房都搭着脚手架,显然还在施工,有一栋还挂着红色的彩带,标志着主体工程已经完工。在村子的北部,有一处大的施工场地,村里人告诉记者,这是新建的余村自然学校,建成后能容纳近300人开展研学活动。
入夜,青来集边上的烧烤一条街迎来客流高峰,烧烤架上的炭火红得发亮,肉串滴下的油溅起火星,隔壁桌的啤酒瓶碰得叮当响……在烧烤摊打工的云南大姐每月工资5000多元,她笑着说:“他们真能说,一直能说到凌晨三四点呢!”
余村的景变“美”了
余村的景色,村里、道边,山上,处处都是;花花草草,风声鸟鸣,荷香稻色,美食茶汤,一颦一笑,无时不在;有景如斯,景不醉人人自醉。
在村内:有荷塘雅趣、两山会址、隆庆问禅、果园飘香、激流勇进、龙潭碧玉、古树秋思、矿山遗韵、余岭怀古、翠竹幽径等“余村十景”,既可坐带空调的游览车参观,又可扫码电动自行车穿街走巷……
在山上:有大竹海风景区,于云雾缭绕的竹林间,体验电影《卧虎藏龙》的刀光剑影,想象置身于一个武侠世界。上到海拔1168米新开业的“云上草原仙侠镇”,游客则可入身还原度极高的仙山、仙门、仙街等仙界场景,“无边界”沉浸体验……
在路上:无论驱车还是骑行,去江南天池景区环旋缠绕的盘山公路长达18公里,以高山美景和弯道极多出名,十里山路十里景,不同的季节又有不同的韵味,深受车友喜爱……
在道边:田野中一座“蓝房子”格外醒目。来自上海的都市丽人卓莉放弃高楼林立的喧嚣世界,斥资在此投建具有欧式风格的蓝色调楼房,专门运营一个自行车越野骑行项目。“我来这里安家,当然是看好这里的美景,还有惬意的田园生活。”她说。
余村的景,到底美在哪儿?或许真得亲自前来,细细品味——
美在诗意里:背靠花圃坐在田野边的椅子上,抬头正见南山,所谓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是也;树林中驻有一辆房车,支起帐篷绑好吊床,一连停留数日,正所谓“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”是也。
美在一瞬间:在“蓝房子”与主人闲聊,窗外就是风景宜人的田野风光,蓦然飞来一只蝴蝶,想从玻璃门外破窗而入,不觉心中一动。
美在错愕中:在余村的“共富后巷”,在一排乡村别墅前,突然矗立着一个汽车机器人——大黄蜂,仿佛在看家护院,细看才知是浙大的机器人研学基地。
去年7月,就在余村废弃的矿坑遗址外,法国知名钢琴家理查德·克莱德曼举办了一场演奏会,惊艳世人。当钢琴王子美妙的琴声在矿坑上空响起的时候,山上万千毛竹在清风中发出和声,余音不绝。
发布于:北京市奢玺融配资,股海策略,正规配资平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